■聚焦第十二屆廣東省藝術節
  ●南方日報記者 周豫
  23日晚,第十二屆廣東省藝術節頒獎音樂會在廣州星海音樂廳舉行。本屆藝術節涌現了一批本土優秀劇目和一批優秀藝術人才,代表了近年來廣東藝術創作的新成果。“這些節目著實令人耳目一新。”藝術節評委、湖北省演藝集團副總經理、一級作曲李道國這樣評價本屆省藝術節上的作品水平。
  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原院長方可傑則對本屆省藝術節在藝術類別、單元設置上的大膽創新表示贊賞:“這次藝術節特意辦了梁鬱南粵劇作品專場,將一個劇作家的作品作為一個單元來展示,足以顯示廣東在文化發展中的人文關懷,這也是我在國內這麼多藝術節頭一次看到。除此以外,現代舞、美展、大學生戲劇作品等單元的加入,也讓我們看到了廣東文藝在新時期、新視野下的精氣神,這樣的設計符合當下人民群眾新的文化需求。”
  經典劇目長期打磨
  本屆省藝術節集中展示了近兩年廣東原創舞臺文藝精品,不少都展現了“追夢”、“圓夢”的美好願景。廣東粵劇院此次兩台新編作品《夢·紅船》和《風雲2003》廣受好評,正如院長丁凡所言,“不要總是‘快餐式’地匆匆忙忙做,要‘靜下心來’。經典劇目需要長時間打磨,才能讓群眾認可。”
  “這次廣東省藝術節,所有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乾凈、積極向上、健康。”本屆藝術節評委、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李法曾說。
  總政話劇團原副團長、一級導演王壽仁雖然是第一次做評委,但他與廣東頗有緣分。在這裡,他曾經導演過5台作品,其中一部還參與了首屆廣東省藝術節,親眼目睹了這些年廣東舞臺藝術的發展,“習總書記談到了創作的‘高原’和‘高峰’問題,我在這屆藝術節上都有看到,有些作品能夠商演,經過打磨拿到國際上也毫不遜色。”
  中青年演員挑大梁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戲曲文學學會副會長何玉人感到特別欣喜的是,絕大多數作品都是中青年“挑大梁”,“大部分都是20多歲,足以說明年輕一代‘上來了’。”不論是小百花潮劇團演繹的《若蕖》,還是廣東粵劇青年團作品《夢·紅船》都讓人眼前一亮。陸豐市正字戲傳承保護中心的《劉文龍》是第一次來省藝術節,劇中男女主演、作曲、司鼓等重要角色更全部由新秀擔綱。
  何玉人用“文化自覺”來描述她看到的這一群文藝工作者和政府領導,“廣東有錢,但廣東戲劇絕不亂花錢,所有的舞臺作品都很‘寫意’,這說明廣東的戲曲藝術是在按照本體藝術的規律在發展的。”
  在這次藝術節上,她看到了廣東文化的多樣性,“每一個劇種都是中華民族的財富,‘非遺’更是我們的精神家園,白字戲和西秦戲在很長一段時間幾乎瀕臨滅絕,但我卻在這裡看到了它們在政府的幫扶下不斷成長。白字戲《龍宮奇緣》雖然是個神話劇,但演繹的卻是音樂家馬思聰對故土的眷戀,這是非常深刻、有意境的,我希望這些地方戲能到北京來,讓更多人能夠瞭解。”
  非專業院團很活躍
  與往年不同的是,第十二屆省藝術節還為全省整體水平較高的民營藝術院團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可以看得出,廣東省藝術節相當平民化,是一個有利於基層文化、改革開放地域文化發展的藝術節。”評委蔡體良說,“文化建設不能只弄大製作,而是要使藝術創作走上良性的發展道路,實現全省的文化普及和精品創作兩不誤。”
  青島市話劇院名譽院長、一級編劇代路說,這次參演劇目的“組合”特征非常明顯,“廣東文化體制的活躍有目共睹,就拿中山市的話劇《寄往春天的快遞》來說,演員、編劇等都是業餘的,連區文化館都在努力寫戲、做戲、拍戲,這種現象在全國都是不多見的。”在他看來,除了專業文藝院團外,此次藝術節體現了廣東非職業藝術院團的活躍狀態,“包括民營院團、大學生劇團等等,這種‘組合’方式也能讓整個文化建設走得更遠。”
  這些非職業劇團所呈現的生命力也讓人驚喜,相較於專業作者,話劇《黑瞳》敢於觸碰相對敏感的題材,話劇《康梁》也將劇目與現實緊緊聯繫在一起,而《寄往春天的快遞》寫的更是最普通的快遞員故事,卻通過大家願意看的風格來呈現,“這些劇目別看編劇大多都是業餘的,寫作角度卻很刁,膽大敢寫、敢觸摸很多專業作者甚少接觸的領域。”評委王壽仁評價道。
  惠民演出廣受歡迎
  本屆省藝術節除了在廣州主會場上演外,佛山及惠州分會場也同時舉行,南方歌舞劇院有限公司、省木偶藝術劇院有限公司、廣東民族樂團等省級院團也紛紛“下基層”,將自身打造的精品劇目讓更多市民分享,得到了包括廣大市民和評委在內的一致認同,並表示“這種方式一定要堅持下去。”
  “惠民”並不代表質量降低。依托小區、廣場、庭院這一群眾文化肥沃“土壤”,惠民演出更是展現藝術創新成果的好機會,新增單元“文化公園惠民演出”今年就有9台精品演出。
  廣東民族樂團團長陳佐輝說,“下基層演出的作品,既要有學術性、思想性,也要兼顧市場性、普及性,既要好聽又要賣座,我們相信受大眾歡迎的作品也一定能得到業內專家的肯定。”
  在深入群眾的過程中,不少專業藝術院團也得到了新的生機和發展。新納入省藝術節框架內的廣東現代舞周,曾經歷了重重困難,但從去年將舞蹈搬進社區後,便開始出現了“轉折點”,觀眾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現代舞周節目總監張月娥說,通過進社區,現代舞表演上座率明顯提高。  (原標題:第十二屆廣東省藝術節圓滿閉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95yowf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